淺析中國五金制品行業的規劃:
河北泊頭防爆工具機械廠轉載分享:五金制品行業是我國輕工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市場競爭充分且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朝陽行業。99%以上的企業為民營中小型企業,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福建、山東、河北等省市區。
因此很多人經常說“小五金”,其實大與小只是相對而言,相對金、銀、銅、鐵、錫、礦山肯定是非常小的。但這里所說的五金制品是指進入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金屬制品。不能用“大”、“小”去論,只能說用途不同,可以用品種繁多、市場廣闊去形容。
它是由十大類產品組成:
(1)日用五金,主要包括:刀剪、鈕扣、保險柜、打火機、多功能食品加工機、防爆工具等;
(2)工具五金,主要包括:各種手用工具、園藝、園林工具、隨車成套工具、防爆工具、裝飾機具等;
(3)建筑五金,主要包括:絲、釘、網、水龍頭、管道連接件、防爆工具等;
(4)鎖具,主要包括:各類門鎖、車船用鎖、機電一體電子鎖、樓宇對講鎖等;
(5)吸油煙機;
(6)不銹鋼制品與廚房設備,主要包括:家用整體廚房設備、商用廚房設備;
(7)烹飪炊具,主要包括:各種材質的炒鍋、壓力鍋等;
(8)燃氣用具,主要包括:熱水器、灶具、燃氣烤箱、烤爐、兩用式壁掛爐等;
(9)淋浴房;
(10)防爆工具。
對提高人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和日益擴大的國內外市場需求及吸納勞動力就業,對加快工業化、城市化建設步伐等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目標進程中,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改變了世界經濟發展格局,因此,防爆工具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結構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今后五年是五金制品行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制定好五金制品行業“十二五”規劃對推動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由五金制造大國向五金制造強國轉變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行業發展情況
(一)外貿出現大幅波動,內需呈現快速增長
目前我國很多五金產品的產量居世界 ,如:打火機、拉鏈、保溫杯、扳手、鉗子、拉鎖、刀剪等在全球市場都占有非常大的份額,對世界五金產業的影響越來越大。在22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中國五金產品的存在。我國五金制品生產大國的地位已經確立。
行業的調查研究表明,五金制品行業總產值已達8000億元,2005年~2008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其中2008年全行業出口達503億美元,約占行業總產值的40-50%,除了2007年增長7%外,以前一直保持在20-30%的高速增長。但是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機對五金行業以出口為主的企業造成了巨大沖擊。一夜之間,出口訂單消失,簽好的出口合同有的甚至已交定金,也以種種借口退貨。受影響 大的行業是工具五金、建筑五金、鎖具、刀剪、拉鏈。有人說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沒有敵人,真正的對手就是自己。因為我們很多出口企業是以OEM為主,沒有自己的品牌和銷售渠道,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我們的軟肋充分地暴露出來。
2009年是行業發展較為困難和競爭激烈的一年,外需市場過度競爭。2009年出口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0.4%,而且分十大類統計的出口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情況。2009年度的進口總額為138.17億美元,也出現7.5%的降幅,但是,其中出現增長是:水龍頭、園藝工業、保險柜、打火機、炊具、防爆工具,充分說明了國內市場對以上產品的需求增長。
住宅產業化催生了家用整體廚衛的概念并形成了新興的市場。以內銷為主的此類五金產品在國家一系列刺激經濟發展政策措施的推動下,為進一步拉動內需的剛性市場保持了穩步增長。2009年的內銷總體保持增長但是增速也出現下降。鎖具上升7.2%、燃氣熱水器上升7.6%、吸油煙機增長3.2%卻低于2008年的增幅。而且,燃氣灶具出現負增長4.4%,日用不銹鋼制品基本持平。但是對于行業龍頭骨干企業而言,卻是難得的發展機遇,從調查上看,有三個明顯增長,如:
(1)以自主品牌出口和自己掌握銷售渠道的企業增長都在30%以上。
(2)及時調整市場結構,轉為內銷的企業,盡管剛剛開始,由于產品質量穩定,有自己的核心技術,2009年的增長速度也達到30%以上。
(3)以內銷為主的行業為滿足國內剛性生活需求的產品如:吸油煙機、燃氣用具、整體廚房等。特別是中國 產品的增長速度也都在30%左右,成為引領五金整體發展的重要力量。
經過近些年的發展,五金產品品種不斷豐富,門類逐漸增長,目前已有1萬多個品種,產品門類也已經從過去傳統的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3大門類增長到了包括淋浴房、燃氣用具、吸油煙機、炊具、拉鏈、鎖具、廚房設備與不銹鋼制品等十大類產品。企業的數量也大幅提高,達到了4萬多家,年銷售過十億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具有現代管理體系、現代化廠房、先進技術設備和環保設施健全的五金企業越來越多。骨干五金企業徹底擺脫了過去人民心目中的“小、雜、臟、亂”的落后形象。既傳統又現代、既是勞動密集型又有相對技術含量的現代五金制品生產業形象已逐步建立。